凈化養殖環境,遵循對蝦生長規律,采取有效的科學養殖技術措施,可達到提高對蝦養成率的目的。
文/ 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 吳琴瑟
近年來在華南沿海養殖對蝦感到越來越難養,尤其是早造(茬)的早期更是失敗多成功少,使有些養殖者失去信心,談蝦色變。盡管有不少養殖者養殖多年的對蝦,講到底還是沒有掌握好對蝦生活習性規律,以及對外界環境的要求,沒有冷靜分析失敗的原因,以及怎樣采取有效的應變對策。要使對蝦養殖順利進行,根據我們多年的觀察與經驗,應該從凈化養殖環境入手,按照對蝦生長規律,采取有效的科學養殖技術措施,便能達到提高養成率的目的。
一、早造對蝦養成率低的原因
早造對蝦難養排塘率高,主要的原因是:
1、沿岸水質富營養化
大規模發展對蝦養殖已經有30年了,由于養殖廢水未經處理,便排放到海區,使近海淤積的有機物越來越多,沿岸水域富營養化日益嚴重。
2、池塘的污染
蝦塘經過若干造或數年養殖后,由于未能徹底清淤,池底積累的污泥是病原的滋生地,病原生物大量繁殖,是發病的禍根。它們通過各方面的途徑,傳播到水體中大量繁殖,使對蝦發病逐年頻繁加重。同時,在對蝦密集養殖區,往往進排水系統不分家,交叉感染,一旦個別蝦池得病,便會造成大片蝦池受到感染。
3、種苗質量差
南美白對蝦親蝦來源兩方面,一是境外進口,二是采集國內養殖的親蝦。因為育苗場需要親蝦數量大,采購未能把好親蝦質量、規格關。檢疫又不嚴格,即使部分帶有病原的親蝦也未檢出。親蝦進育苗場后,強化培育不符合要求,從營養、密度、水質等規范化管理操作來說,很多育苗場僅為粗養。親蝦重要的活餌料——沙蠶,由于價格高,育苗場用其它的餌料代替,使親蝦生殖細胞不能充分發育,影響到孵化、幼體發育,育出的蝦苗質量也較差。
育苗過程有的育苗場追求利潤最大化,為了降低成本,簡化工序、節約成本,少用活餌料多用代用飼料,如開口的優良餌料——骨條藻、角毛藻等單胞藻,蝦苗培育中后期的主要餌料——鹵蟲幼體,都不用或少用;而用各種進口或國產的人工微囊顆粒飼料代替,育出的蝦苗質量明顯下降,抗病能力差,養成中容易發生疾病。
4、人為因素
蝦池清污消毒不嚴格、不徹底、放蝦苗密度過大、前期飼料質量不佳,投料過量,水質、藻相調控措施不理想、防病措施不得力等等。未能及時發現問題,采取有效措施,貽誤疾病防治,引起疾病的發生和蔓延。
二、對蝦養成難的關鍵技術對策
1、徹底做好養殖池塘清淤消毒
池塘經過若干造養殖后,池底及周邊進水渠淤積很多污泥,這些淤泥是殘餌、生物尸骸以及水中浮泥沉積而成,無形中成為病原的溫床,繁殖大量病原體。雖然養殖者對蝦池有不同程度地清污,但不徹底,底質沒有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劑處理。
許多養殖者清污消毒只是“掃門前雪”,對于進排水系統沒有去處理。如果池塘、進水系統污泥不清除徹底,永遠是疾病傳播的源泉。養蝦中有句順口溜,“養蝦先養水,養水先養土”。蝦池底部、進水系統的污泥,進水后會不斷析出有害的物質、不斷繁生各種病原體,養蝦疾病就會不斷的發生,要充分認識其嚴重性,杜絕其病根。
2、養蝦的用水要經過嚴格沉淀、過濾與消毒
當前不少沿岸對蝦養殖超負荷,養殖的廢水未經任何處理,任意排放到海區,使近岸海水富營養化,而且帶有大量的病原體。像以往的進水方式養蝦,己經不能適應復雜的環境,養殖中途對蝦疾病不斷發生以致排塘。因此要采用一系列嚴格的水質凈化處理,養蝦才有成功保障。很多科技工作者實驗研究證明:取沿海較深的海水,經沉淀→過濾→消毒→進入養成池的措施,養成率就有保障。因為經過沉淀可以去除部分有機物質,減少養殖中的危害;沙過濾可除去一些對養蝦不利或致病的較大型生物,如帶有病毒的橈足類、枝角類、固著纖毛蟲、菌團及其它部分的病原體;然后采用含氯的消毒劑消毒,必要時用生石灰或底改物質再處理,溫度低時適當增加用藥濃度,才能有效殺滅病原體,待藥效消失后做為養殖用水;水質較佳養成率就有保障。
3、充分做好放苗前餌料生物培養
早春水溫低、陽光弱,餌料生物生長速度慢,繁殖難度較大。因此,要及早做好準備,正常情況下,要在放苗前20天以上進行。
施肥的目的,是培育水中優良的浮游藻類、有益的微生物種群和浮游動物,它們是蝦苗的優良活餌料、對凈化水質、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生長,減少對蝦疾病的發生有重要的作用。許多試驗證明:角毛藻對弧菌有抑制效果,特別是對致病力強的副溶弧菌,有明顯的抑制效果。在放蝦苗前及之后,要保持蝦池水質相對肥沃,促使浮游生物生長旺盛,水色呈綠色、黃綠色或黃褐色為優良,以“嫩、鮮、活、爽”為最佳水質。
水中透明度保持20-40厘米,pH 8.3-9.0,早晚變化在0.7以內,表明此水質有豐富的天然餌料生物。蝦苗入池后生長快,體質強壯抗病能力強,浮游植物生長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、吸收水中有機物和排泄物,降低池水的氨氮、亞硝酸氮等有害物質。通過微藻生長調控生態,改善蝦池的養殖環境以提高對蝦抗病力,是預防蝦病的有效措施。
施肥繁殖浮游生物,使用肥料的種類、數量要合適,舊蝦池不能施有機肥料。而新建的蝦池,可以根據池底土壤、養殖方式的具體情況,適當使用一些有機肥料。使用有機肥料要經過發酵后方能使用,肥料渣不要入池,減少池底的污染。施肥量要根據新舊池、底質、養殖方式不同,靈活掌握。肥料氮磷比例要合適,如果使用碳酸氫銨與磷酸氫鉀,肥料中氮磷比例,氮磷元素之比為7∶1為佳,能促使綠藻、硅藻繁殖,有利蝦苗攝食生長。若氮磷比例10∶1會促使綠藻大量繁殖,在淡水區養蝦,施肥要降低磷的比例才有利綠藻的繁殖。若要減緩綠藻的繁殖,要減少氮肥的用量。
正常的情況下,用上述的方法施肥,藻類都能繁殖起來。但是,遇到陰天陽光弱,藻類難于繁殖,要用一些養殖專用肥料,如單細胞藻類生長素、無機或有機復合專用肥等。必要時施一些微生物制劑如光合細菌、EM菌等,有利浮游植物生長。
實踐證明養殖南美白對蝦全過程,調節好水色、水質,使水中有豐富的浮游生物;不管是初期、中期或后期,水色長期保持黃褐色、黃綠色、淺褐色,對蝦生長快、體色好、大小均勻,不易得病,能獲得高產。
4、溫度適宜、水溫穩定后放苗
當前養殖主要品種是南美白對蝦、斑節對蝦,它們都是熱帶蝦類,生長最佳的水溫是25-32℃。正常的攝食水溫是20℃以上,水溫18℃以下減食,16℃以下停食,13℃以下體弱死亡。從蝦苗對水溫的要求考慮,放蝦苗時水溫應穩定在20℃左右,蝦苗入池后生長才能較正常生長。過早放蝦苗,水溫不穩定,蝦苗不能正常攝食,生長不良、對環境變化抵抗力差,環境突變體弱蝦苗會先得病。去冬嚴寒、節氣較遲,從氣溫回升考慮,湛江地區宜在清明前后數天開始放蝦苗,珠江口、粵東和北部灣,若無溫棚設施,要在清明后開始放蝦苗,這樣對蝦才能正常生長,養成率高。蝦苗入池后,水溫若能逐漸成直線上升,對蝦生長正常;若水溫忽高忽低,對蝦多數中途易得病,甚至會死亡。
早造養蝦,出苗前做好育苗室與養成場水溫、鹽度差的調節,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。育苗室的水溫都是30℃以上,鹽度25以上,而養成場這些指數都比較低。因此,出苗前3-4天,要慢慢降低育苗水溫與鹽度,使育苗室的水溫、鹽度降低到接近蝦池的水溫、鹽度才出苗。這樣蝦苗放入蝦池后,成活率才有保障。
5、挑選健壯蝦苗,藥浴后入池
養蝦成敗、產量高低,蝦苗的質量是關鍵之一。如果蝦苗質量差,很難達到理想的養殖效果。挑選蝦苗要到良種場或規模大、技術力量強、信譽好的蝦苗場購買?,F場結合肉眼觀察與檢疫,認真加以挑選。
觀察的重點是:蝦苗池密度較大;游泳活潑,逆水性能力強;苗全身潔凈,附肢齊全;蝦苗大小較均勻,早春放苗蝦苗全長最好1.0厘米左右,蝦苗稍大,對外界抵抗能力較強;對蝦苗進行抵抗能力試驗觀察,將蝦苗直接放入淡水中十分鐘后,成活率高者為好苗。用毛巾放入海水中取出后擰干,將蝦苗包起來,10分鐘后取出蝦苗,放入原池的海水中,成活率高者為好苗;并用PCR等對病毒檢測,陰性反應的蝦苗才能選用。
挑選健康的、質量好的蝦苗尤為重要,千萬不要貪便宜的蝦苗,質優的蝦苗是成功的保證。為了杜絕病害帶入養蝦池,蝦苗入池前,要用蛋氨酸碘(有效碘0.3ppm)藥浴20-30分鐘;也可用聚維酮碘藥浴20-30分鐘,用藥的濃度見說明書而定。
放蝦苗密度要適宜,要因地、因池具體情況而定,當前水質環境較差適當降低放養密度,也是重要的對策。養殖環境良好,生長快、不易得病、成功率高,可以養殖大規格對蝦,售價高,又可降低飼料成本,高產更有高的經濟效益。通常情況下,精養的高位池每畝放蝦苗8-10萬尾,半精蝦池每畝放蝦苗3-5萬尾,混養蝦池每畝放蝦苗1-3萬尾。如果各方面條件都很好,可以酌情多放一些蝦苗,應盡量做到宜疏不宜密,主要從提高成活率來提高經濟效益。
6、混養
針對池塘的具體情況,采取混養不失為提高成功率的好措施。根據池水的鹽度,選擇合適的種類進行養殖,在淡水魚塘可以與鰱鳙魚、草魚、胡子鯰等混養;在低鹽度蝦池可以與鯔、草魚、黃鰭鯛、羅非魚等混養;在鹽度較高的蝦池可以與石斑魚混養。
7、使用優質飼料
對蝦飼料廠眾多、品牌多,誰都宣傳自家的飼料最好,使蝦農真假難分。較可靠的辦法,是要到名牌廠家去購買,減少受騙上當。要養好蝦使用優質的飼料很關鍵,因為飼料是對蝦生長的物質基礎,優質的配合飼料,是養蝦成功的重要保證。飼料質量差,營養不能滿足蝦苗生長的要求。飼料中的物質易溶解到水中,對蝦攝食后糞便多,殘餌多容易污染敗壞水質、底質。對蝦長期營養不良,生長緩慢,抵抗力差易得病,到養殖的中、后期水質敗壞難控制,容易發生蝦病。
高密度放養蝦苗,天然餌料不能滿足生長需求,主要是靠人工配合飼料。如何準確確定投料時間及數量,也是一個難題。一般來說,水色好天然餌料豐富,可以放蝦苗數天后投喂人工飼料。水色培育不起來,天然餌料少投苗后要及時投飼料,太遲才投料,蝦苗入池后營養跟不上,養殖中容易得病。準確確定投飼料時間,要在每個養蝦池,設置兩個以上的飼料臺觀察。若蝦苗上飼料臺有攝食現象,就應該投喂人工餌料。
投喂餌料后2小時左右,要檢查攝食情況,視攝食強度、攝食量,才能準 確確定投飼量增減。在投喂人工飼料時,為了增強蝦苗營養,提高蝦苗攝食飼料的適口性,使蝦苗有強壯體質,可選用優質粗蝦片投喂,必要時拌入魚粉和鴨蛋,蒸成蛋糕以增強營養;用20目篩絹網洗濾后投喂,盡量沿蝦池邊均勻潑灑,初時每天喂2-3次,投喂3-5天后,再選用0號或1號蝦料投喂,以后隨蝦苗的生長,選用合適的顆粒大小的飼料。
8、及早使用增氧機增氧
對養蝦早期往往產生一個誤解,認為蝦個體小,需要氧氣少,不會缺氧,蝦池也不用增氧。實際上增氧機增氧的作用是多方面的,不但可提供水中充足氧氣。而且增氧后可驅散、氧化分解水中生物排泄物及殘餌,保持良好的水質。水中致病菌,多數是厭氧菌,水中、水底有充足氧氣,使蝦池內有害的細菌生長受到抑制,促使對蝦健康生長。同時充氧,增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,有利其生長,使水色趨于穩定,餌料生物豐富且多樣性。因此,要重視養蝦早期充氧的作用。
早期養蝦蝦池水深宜淺,一般保持在1.2米左右為佳,有利于提高水溫,促進餌料生物及對蝦的生長。增氧機可使用多種類型,以水車式為主,如果蝦池水深超過1.5米以上,養蝦中后期,為了使蝦池底部有充足氧氣,增加充氧機數量,同時適當配置射流式增氧機,形成立體增氧,效果會理想。
9、要及早防病
蝦苗入池后若水色、水質不理想,對蝦攝食量偏低,要在蝦池潑灑芽孢桿菌、光合細菌和EM等優質的微生態制劑。必要時要在池中潑灑解毒應激靈,或者在飼料中拌入維生素C等提高對蝦的免疫力。
養殖中期以后,要加強管理,充分增氧、做好必要吸底清污、換水等工作;同時要勤巡池,觀測水色、水質,對蝦攝食、活動狀態??刂扑?、底質穩定,防止大的波動,是養成的重要保證。若有異?,F象要查原因,想辦法及時解決,采取預防為先,治療為輔的原則。有蝦病發生要冷靜對待,對癥用藥,防止亂投醫濫用藥,避免不必要損失。